【快3彩票官方合作平台】实时同步开奖数据+投注技巧解析,精选高返奖率正规渠道。新用户注册(访问:363050.com 领取888U),支持网银/支付宝/微信支付,资金安全保障!
2023年12月29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赶赴云南,跨省抓捕了一批网络直播赌石涉嫌诈骗的犯罪团伙,案情如下图所示。目前,江某等35名犯罪嫌疑人,已因涉嫌诈骗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以上是该案相关的公开信息。由于案件仍在办理过程中,案件相关我们不做评判。但是,赌石生意到底合不合法?倒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翡翠原石的表面会被颜色各异、厚薄不均的矿物皮壳包裹,内部的玉肉品质如何?是难以判断的。即使将原石切开一部分,在做成成品之前依然会有很多变数。因此,翡翠原石交易又称作“赌石”,未来涨亏与否,对于交易双方来说,是经验、技术、胆识的较量。在翡翠行业有“一刀穷,一刀富,一刀披麻布”的说法。
2020年6月15日,瑞丽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瑞丽市翡翠互联网直播交易管理规范(试行)》,在该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翡翠原石被定义为一种交易风险较高的特殊商品。
第八条 本规范所称翡翠原石指未经加工(包含切口、开窗等初加工)的翡翠原矿石,其商品品质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一般依据商品各方面表现进行估价,商品价值不确定因素多,交易风险较高,投资预期难以保障,属特殊商品。
赌石交易,可以看作是一种射幸行为(射幸是指依赖偶然事件和运气来获得利益的行为,可以是合法的,比如彩票,也可以是违法的,例如赌博)。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赌石交易的定性做出明文规定。
你说它违法吧,有些法院认为买家应当自甘风险,不支持买家要求返还货款的诉讼请求。例如,2023年2月,上海市一中院审结一起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2,方女士在刷手机时看到某翡翠直播间,因为被直播间里热烈的氛围吸引,购买了9.8万的翡翠原石。方女士收货后感觉买亏了,想退款,店铺以“料子已开窗处理,且影响二次销售”为由拒绝。方女士自行找了一家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为干青石。方女士认为干青石不属于翡翠,故起诉至法院。经历两审判决,法院认定商家不存在欺诈,方女士应自甘风险,不予退款。
你说它合法吧,我们就不得不谈一谈三年前的“中国赌石第一案”——2021年4月,河北霸州市人民法院开庭历时3日,审理了三名云南玉石商人的赌石诈骗案。
此前备受关注的“中国赌石(刑事)第一案”,源于2019年的一场交易,玉石商人张有省在中间人的介绍下,带着一块重约18公斤的翡翠原石来到北京,准备卖给一个河北企业家马某波。马某波带着多年从事珠宝玉石拍卖的专家郑某生(行业内俗称“赌石眼睛”)到达北京与张某省碰面。马某波和郑某生用看翡翠的专用电筒对整块翡翠原石进行细致观察后协商价格,最终以8000万元购买下了这块原石。之后马某波将此翡翠切开后发现品质不及预期,选择报警,要求退款。此后张有省和两名中间人被抓。
赌石交易,确实是利用了买家想要“以小博大”的心理,邵律师曾在以往的文章中提到过,何谓赌博?需要满足3个要素:①用户有现金投入 ②用户具有以小博大的动机 ③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有亏损可能。
但是无论是赌石第一案,还是上文中提到的浦东警方侦办的直播间销售赌石案件,都被定性为诈骗罪,而非赌博罪或者开设赌场罪。这是因为,赌石交易本身并不是法律所禁止的赌博行为,只要是正常,合法,充分向消费者告知风险的赌石买卖生意,是允许的,正如上述浦东法院的民事判决。买定离手,也是该行的规矩。
那赌石交易在什么情况下构成诈骗呢?简单来讲,就是以赌石买卖为名,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实质目的是骗取被害人钱款。我们以中国赌石(刑事)第一案为例进行反向(之所以说“反向”,是因为仅从现有的公开网络资料分析来看,邵律师认为该案实难构成诈骗罪)分析:
当时,云南省石产业促进委员,特地召开专题研讨暨新闻发布会,就该事件进行专题研讨,并发布相关消息。12名顶级珠宝玉石专家、学者代表,听取了案情介绍后认为,该起交易完全符合赌石交易的行业惯例。理由可概括如下:
1、买家是以卖家虚构产地(行话叫“场口”)为由,对该案报诈骗。但是,赌石鉴定辨别真假的依据是原石有无人工造假,产地不是造假的依据。在国家2017年制定的《珠宝玉石鉴定》标准中,并无关于翡翠产地的鉴定。实践中也并非来自某产地的原石价值必然高。并且,原石交易会经过多次转手买卖,第一出产地很难确定。
2、涉案原石没有造假的皮壳,造假的开口,造假的芯子,造假做色,掩盖残缺的造假,挖空增透的造假,天窗的造假等等人为造假的违法行为。
吊诡的是,引起了赌石行业大地震的中国赌石(刑事)第一案,历经两年的侦办,且法院开了3天的庭,新闻通稿也是铺天盖地,甚至涉密的起诉书都在网上疯传,但案件的结果如何,经笔者检索,居然没有看到任何的公开信息。如果有了解该案的朋友,欢迎私信或留言与邵律师沟通交流。
赌石交易,不违法。但因为缺乏监管的原因,客观上确实存在很多纠纷。再加之直播带货的兴起,一些买家在直播间氛围的烘托之下,很容易“激情下单”。
所以,这里也要提醒直播带货的商家,赌石交易本身是较为小众的行业,买卖双方存在极大的信息不对称。如果有类似带货,切记要对消费者做出充分的告知以及风险提示,履行商家应尽义务,否则可能会有相关的民事甚至是刑事法律风险。